海西州建于1954年,是全國唯一的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區域面積30.09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區域面積的43.2%,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地區。州域主體為全國四大盆地之一的柴達木盆地(柴達木系蒙古語,意為“鹽澤之地”),故柴達木又成為海西州的代稱。現轄格爾木、德令哈、茫崖三市,都蘭、烏蘭、天峻三縣和大柴旦行政委員會,共有43個鄉鎮(街道)、387個村(社區),常住人口46.83萬人,其中蒙古族2.74萬人、藏族5.49萬人,38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4%,城鎮化率達78.16%。2005年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成為全國首批13個循環經濟產業試點園區之一;2018年全州率先在全國“三區三州”實現全域整體脫貧;近年來連續兩次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和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格爾木、德令哈分別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五連冠等,全州呈現出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良好局面。
州情主要有6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這里地處青藏新甘四省區交匯的中心地帶,3座機場通達全國,3條鐵路、4條國道、5條高速、5條管線貫穿全境,是穩疆固藏的重要戰略支撐點和西部腹地的綜合交通樞紐,也是全省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門戶樞紐和向西向南開放的橋頭堡。
二是礦產資源特別豐富。柴達木盆地素有“聚寶盆”之稱,已發現礦產111種,探明儲量的礦產90種,礦產地711個,潛在經濟價值188萬億元以上,其中鉀鹽、鎂鹽、鋰礦、鍶礦、石棉等8種資源儲量居全國首位;鹽礦、溴礦、芒硝等6種資源儲量居全國第二;鎳礦、硼礦等5種資源儲量居全國第三。鹽湖資源尤其富集,共有大小鹽湖33個,其中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的鹽湖,已建成全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和重要的純堿、鎂系化合物、鋰鹽生產基地,是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的主戰場。此外,柴達木盆地還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炭、有色金屬等資源。
三是風光資源潛力巨大。盆地地勢開闊平坦,理論上可用于新能源發展的土地資源近10萬平方公里,年風能可利用時間達3500~5000小時,太陽能資源處于全國A類地區,太陽能發電理論裝機容量35億千瓦、占全省理論裝機容量和理論發電量均為90%以上,已建成兩個光伏“領跑者”示范基地和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清潔能源占電力消費總量的90%左右。

四是生態地位特殊重要。轄區平均海拔約3000米,地區年平均降水量15.5~363.6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546~3008毫米,平均空氣含氧量僅為平原地區的70%,屬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除海洋以外的山川、河流、湖泊、戈壁、草原、森林、雪山、濕地、峽谷等全部自然風貌,其中長江發源于格爾木唐古拉地區,天峻的布哈河是青海湖水系的第一大河,占青海湖流域總徑流量的53.6%,特有的高原生態系統在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特殊而重要的功能,是“中華水塔”三江源重要的生態屏障。

五是農牧產業前景廣闊。轄區盛產枸杞、藜麥和優質牛羊肉等特色農畜產品,累計認證柴達木枸杞、柴達木絨山羊、柴達木雙峰駱駝、天峻牦牛、烏蘭茶卡羊等國家地理標志登記產品9個,累計認證綠色有機企業95家、綠色有機產品351個,認證規模居全省第一,已建成全國最大的有機枸杞種植生產基地。
六是旅游資源神奇獨特。這里是昆侖文化的發祥地,諸羌、吐谷渾、吐蕃、蒙古等民族文化都曾在此綻放,都蘭熱水墓群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天空之鏡”茶卡鹽湖被評為“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東半球國際優質天文觀測基地落戶冷湖,水上雅丹被評為世界唯一的雅丹奇觀,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柴達木人櫛風沐雨、艱苦奮戰,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大力弘揚“兩路”精神、“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拼力譜寫石油勘探、鹽湖開發、青藏公路修建和農墾拓荒等壯麗篇章,徹底改寫了“八百里瀚海無人煙”的歷史風貌,孕育形成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勇于創新、團結奮斗、科學務實”的柴達木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柴達木人為開發建設柴達木而不懈奮斗,成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2022年,海西州堅持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聚焦產業“四地”建設,創新開展“變冬閑為冬忙”、“營商環境整治年”“項目攻堅年”和產業“鏈長制”,經濟發展實現了“百千萬”的歷史性跨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規上工業總產值邁上千億元臺階,人均GDP達到近18萬元,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跑出了“海西速度”,創造了逆勢攀升、領跑全省的亮眼成績。全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2.55億元,增長5.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8.45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89.89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04.22億元,下降3.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38億元,下降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1.91億元,增長87%;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73元、增長5.5%。